中国报道网-全球温州人 返回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叶文杰为小学生讲述少年南怀瑾的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3 14:49: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 月 7 日下午,原乐清市社科联党组成员、文史专家叶文杰老师作客梅溪讲堂,作题为《少年南怀瑾的成长故事》的讲座,吸引 70 余名青少年及部分家长前来聆听。

叶文杰的讲座围绕南怀瑾 18 岁成年之前在家乡的成长故事展开。

1918 年 3 月 18 日,南怀瑾出生在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村的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小商贩家庭,名字来自 “怀瑾握瑜” 这一汉语成语,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父母高龄生的他,并且是家里的独子,但是父母宠而不溺,十分注重对他的教育。南怀瑾家庭教育分工是严父慈母,父母对他的要求是严格的,特别是品德方面,曾经因为不懂误骂祖宗,被父亲严厉惩罚。父亲以《朱子(伯庐)治家格言》教育南怀瑾,要求他早晚背诵,并在生活中遵照严格做到。方法是功过格里记 “功”“过”。功过格是记录 “善恶功过” 的一种薄册子。善言善行是 “功”,恶言恶行是 “过”,每天记录反省。南怀瑾每天睡前要回想一日功过,用黑笔和红笔分别在格子里点 “红点” 或 “黑点”。父亲根据 “功过格” 的红黑比例,给予相应的奖惩,不断督促南怀瑾按照儒家做人做事的标准来完善自己的行为和人格。

6 - 11 岁私塾接受旧式教育时期,在私塾读的书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 “四书”“五经”,读书方式主要是吟诵。同时,跟林伯伯学习医药和武术。白天阅读《黄帝内经》等古典医著,辨识中草药,看林伯伯开药方。晚上练武,南怀瑾悟性高,一点就通。此后南怀瑾一生习武。在 20 岁以前,拜过的师父各门各派,累积起来师承八十余人。浙江国术馆主办的全省国术比赛中,以姿势优异获得拳术第一名。读书和习武是少年南怀瑾的 “二重奏”。

11 - 12 岁(1928 - 1929 年)插班乐清高小六年级,接受一年新式教育。

12 - 17 岁在家自学经历。12 岁(1929 年)高小肄业回家,面临继续求学和当学徒谋生的第一次选择,少年南怀瑾选择了居家自学。自己安排要读的书,习文练武,南父请了叶公恕先生一个月来家两三次 “传道、授业、解惑”。13 岁在地团小学代课半年,15 岁的暑期跟朱味温学清诗,大部分时间在家庙井虹寺自学,立志做个文武双全中国第一人。有趣的是,少年南怀瑾还自得其乐,自命并挂牌 “玉溪书院”,自任校长。一年三读《纲鉴易知录》,还订阅《申报》,了解时事。17 岁结婚,面临人生第二次选择 —— 家和远方的选择,少年南怀瑾选择了去远方历练。

在互动环节,叶文杰向孩子们提出了,听了故事你觉得少年南怀瑾是怎样一个人、少年南怀瑾的成长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等问题,孩子们踊跃回答,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李文杰)

责任编辑:张美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