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全球温州人 返回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5.5亿!这位乐清人自掏腰包,在老家建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2-21 13:34:57 推广 来源:乐清融媒体

近日,位于大荆镇金山村岩溪河旁的雁荡山民俗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人们看着气势恢宏、造型别致的建筑群啧啧称赞。
 

施工中的民俗博物馆

雁荡山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2638.6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3.8亿元的工程量,拥有包括南大门、圣贤楼(农民藏书阁)、岩溪阁、角楼等九大主体建筑。雁荡山民俗博物馆成功打造的背后,是一段金山村能人夏伟平创业成功反哺家乡的感人故事。

为家乡种下文化“种子”

1987年,16岁的夏伟平外出闯荡,走南闯北、尝尽千辛万苦,积累了财富。1997年,他扎根贵阳,一呆就是28年,创办的贵阳北极龙集团在当地小有名气,拥有传媒、万卷书城、房地产、教育、商业地产、酒店、物流、地铁网红街、洗涤公司等诸多产业。

事业有成后,夏伟平时常想着为家乡乐清做点有意义的事。2010年,返乡过年的他看到老家村里的一处闲置地,萌生了打造纯公益性民俗博物馆的想法。“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底蕴,是发展的灵魂,我希望通过民俗博物馆,让更多离乡的人记住乡愁的滋味。”

这颗文化种子一旦扎了根,便在夏伟平的心里慢慢发了芽。彼时,乐清市积极倡导乐商回归,他顺势而为,由个人承担起了博物馆建设,当时称农耕文化园。2013年开始,他奔走国内几十个城市,还去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考察博物馆、古建筑群,寻求建设灵感,寻找建设材料、能工巧匠。2018年夏天,从福建武夷山,到江西抚州、安徽歙县、江苏无锡,再到上海静安区,6天4000公里,冒着酷暑,夏伟平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和团队。 

夏伟平

舍得投入掏出毕生积蓄

2019年初,项目顺利动工了,哪里想到,当年的“利奇马”台风,让工程遭遇重创,建筑物配重、加固、排水方案等都得重新设计施工,夏伟平心急如焚,进行技术改造,改变地下室层高,损失超千万元。截至2024年底,他已掏出了3.8亿元用于建博物馆。

他对品质要求极高,每条正脊、垂脊、戗脊、檐口滴水瓦上都设了精美的“三潭印月”铜制避雷针。夏伟平对博物馆建设很舍得投入,但他自己却穿着朴素,完全没有老板的派头,周围的人都说他傻,家里人也曾埋怨过他、劝过他,何必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他却坚持做下去。

建设过程虽曲折,但看到当初的平地上建起了巍峨高楼,夏伟平很受激励和鼓舞。为攒下更多资金投入博物馆建设,他加倍努力没日没夜地开拓企业业务。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30日,他共飞行308个航班、跨越32个城市,累计飞行47万公里。

按照施工计划,今年雁荡山民俗博物馆将完成非遗木雕门窗的安装,建成水系、廊桥、亭台、室外景观、亮化工程。

建成后,通过全息投影、实物展陈等方式,生动展现浙南千年民俗和农耕文明涵盖的八大文化体系,如打造元宇宙数字展厅,开发12项数字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全新文化体验;研发8大主题课程,与30所学校共建第二课堂,推动文化教育传承。

据悉,雁荡山民俗博物馆预计于2026年国庆期间对外开放,将成为“三馆合一”的民俗文化综合体,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文/图:陈海燕 

责任编辑:陆彦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