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走向纵深,统筹地下空间安全与高效利用,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课题。近日,《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聚焦规范市区地下综合管廊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各环节,为温州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地下根基”。据悉,该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此次出台的《办法》首先明确了管理边界,首次将干线、支线、小型三类管廊统一纳入管理体系。其适用范围锁定市区,并要求各县(市)参照执行,形成了“市区先行、全域跟进”的推进策略,为未来在全市范围内编织一张高效、统一的地下管网奠定了基础。
破解资金难题,是激活管廊建设动力的关键。《办法》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有偿使用、安全运行”六大原则,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在投融资机制上的创新。它鼓励构建“政府+社会+管线单位”的多元共建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打破以往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为管廊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办法》强调专项规划先行,并优先在重点区域推进建设,更立下“硬规矩”:新建城市道路必须依据规划同步建设管廊;在改、扩建道路及地下空间工程时,即便暂时无法同步建设,也必须为管廊预留“未来通道”,从源头上杜绝道路“反复开拉链”的乱象。
对于管线入廊,《办法》同样设置了严格门槛:凡在已建管廊并预留位置的区域内,所有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必须“入住”管廊,实现“应入尽入”。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办法》的出台,是温州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更为温州建设一个更具韧性、更安全、更集约高效的新型城市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建成投用综合管廊18.9公里,在建25.8公里,一个脉络清晰、运行智慧的城市“地下生命线”新格局正加速成型。
记者 邓帆慧
责任编辑:华静如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