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衫记》在永嘉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剧院试演。单晓叶 摄
昨前两晚,永嘉昆剧团新编昆剧《罗衫记》在永嘉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剧院成功试演。这部尘封数十年的永昆经典,经过深入挖掘与精心重塑,以“青春戏曲”的全新面貌重现舞台,博得满堂彩。
该剧的复排背后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传承。《罗衫记》原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永昆首批科班演员的保留剧目,由时年青春的永昆名家林媚媚主演,累计演出逾四百场。后因历史原因,剧目辍演,剧本也一度散佚,成为永昆历史中的一桩憾事。今年三月,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媚媚凭记忆整理出43页手稿,为剧目重生奠定基础。“作为演员,我本身在这个剧情当中也非常有激情,所以我始终忘不了这个剧本。”林媚媚在指导年轻演员时动情地说,“虽然南戏是古戏,但我们还是要用时代手法去创新,舞台场面也要去适合年轻观众。”
新编《罗衫记》取材自《警世通言》,以“一件罗衫,两代情仇”为主线,讲述巡抚徐继祖在审理陈年旧案时,发现养父竟是杀害生父的仇人,陷入情法两难抉择。编剧林巧思表示,该剧定位为“心理剧”,旨在“超越传统复仇叙事,叩问人性深处的‘情法困境’”。
艺术呈现上,剧目既坚守永昆“草昆”传统,又融入现代舞台理念。永嘉昆剧团团长徐律介绍:“在保留传统唱腔精髓的基础上,我们对音乐进行全新编排,并运用现代舞美技术增强表现力。”剧中创新设置的“丑角奶公”角色,灵活运用“间离效果”,为这部厚重的悲剧注入了民间智慧与悲喜交织的永昆特质。演出一结束,就有老戏迷感慨:“‘丑角奶公’设置巧妙,他时而入戏、时而跳脱点评,引导观众不断思考。”
据了解,本次排演创新采用“中青版”与“年轻版”双版本模式,体现艺术传承的生生不息。“永昆独特的唱腔学习起来虽有挑战,但正是这种特色才是永昆的根”,在剧中饰演青年郑氏的王禾渺说,“永昆唱腔独特,我们要守住这个根,《罗衫记》是我们的新起点!”
永昆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坚守与创新的传奇。从本世纪初的濒危困境,到2005年获得关键性批示并入选省级非遗,剧团恢复建制;从“一人分饰多角”的窘迫,到如今拥有84人的稳定团队,并受到专项法规《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的保障,永嘉昆剧团一步步从谷底走向新生。
十八年的沉冤,一件血染的罗衫,在永昆人守正创新的努力下,不仅重现于舞台,更完成了一次从“老戏台”到“新舞台”的跨越。演出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在剧场中共同走进了这段关于人性、宽恕与灵魂救赎的心灵叙事,同时见证了昆曲艺术在当代的活力与新生。
记者:程潇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