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全球温州人 返回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怀念华君武:讲出你和漫画大师华君武的故事来

发布时间:2025-02-25 15:04: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中国美术领域,华君武无疑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他既是20世纪中国漫画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领导者和推动者。

华君武一生致力于践行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艺术创作道路,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漫画人。大家始终沿着华君武“艺术为人民”的思想体系在成长和发展。在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人曾得到华君武的亲身关怀和教诲,演绎出了无数生动而传奇的漫坛佳话。

2025年是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离世1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浙江将举办《漫画大师——华君武文献展》。为此,我们特地在最近开辟《讲出你和漫画大师华君武的故事来》这一专栏。

我们相信,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而一段故事也能反映出华君武先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他那睿智而高迈的人生境界。

华君武,原名华潮,191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学时期在《浙江日报》发表漫画处女作,从此走上漫画道路。2010年,华君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华君武的一生,是漫画的一生,为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华君武与工人的故事

华君武先生与上钢三厂美术爱好者合影。前排蹲(左起):沈加林、王金荣、韩鹤松、傅笔抗、夏正大、蒋智明。后排站(左起):陆根发(上海法治报记者)、范立峰、郑夏兴、何国祥、毕信荣、王生南、李宝基、华君武、顾永斌、梁国强、刘上昆、天呈、沈珩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机声轰隆,炉火通红的上海钢铁三厂依然在炼钢、轧钢。有一位身材高大的轧钢工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竟然发生了!一个突然而神秘的电话打到了中板车间的生产调度科,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中气十足的声音:“我是华君武,我要找一下你们车间的沈天呈。”

这位科员是一个爱好文艺的人,他自然知道华君武是谁,所以拿电话的手在微微颤抖。

华君武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当时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是一位部级领导。

而沈天呈只是厂里的轧钢工人,最多也就是个不在编的厂工会宣传干事,或者充其量是个在漫画领域崭露头角的业余作者罢了。

两人身份相差悬殊,科员飞快地跑去找到了沈天呈。沈天呈又激动又紧张,电话的内容更让他这位年轻的“工人阶级”有些不知所措,竟然是请他去华老下榻的上海宾馆吃午饭。

华君武与沈天呈

沈天呈衣服换了又换,镜子照了又照,最终跨上自行车猛踩几脚,车轮飞转,直奔目的地。都说上海人情商高,沈天呈也不例外。半路上,他觉得不能空着手去见大画家大领导,于是买了只上海特产“三黄鸡”塞进军用挎包。不过,“三黄鸡”最终没派上用场,华老见状笑了,说:“我请你吃饭,怎么叫你去买菜?再说,这也带不进餐厅,还是你带回去吧。”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这两位年龄相差三十岁的漫画人,从此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那么问题来了,华君武为什么要在千千万万的工人中去寻找一位沈天呈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老漫画家最为典型的“伯乐识马”的事例。沈天呈虽然身处基层钢铁厂,但他热爱漫画,勤于创作。华老发现了他,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所以趁北京到上海出差的机会,特意给沈天呈打了那个极不寻常的电话。

沈天呈保留着与华君武先生的通信原件

最近,我看到沈天呈展示的一张图片,他们之间的信件来往铺满整个桌面,这让我大吃一惊。

我也是与华老有过短暂接触并有书信来往的人,深知这些信札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华老学识渊博,语言极其精彩、风趣、睿智、富有哲理,这可以作为他漫画艺术的延伸,同时也是他对中国幽默文化的一种独特贡献。

当然,从文史角度完全整理出来要花费大量时间,这里只能管中窥豹。

1985年5月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疑难杂症》在《文汇报》上连载,几乎每月一幅,华老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观察和细腻的讽刺手法,赢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此时沈天呈已从上钢三厂调到《文汇报》当美术编辑,跟华老的接触更多了,书信的来往更频繁了。

他印象深刻的是华老创作的《孔乙己不识洋酒吧》这幅漫画,某一细节的表现华老来来回回竟画了三幅。刚收到一幅,紧接着第二封信又来了,说:“洋酒吧不洋,我要重新画过。”但又感到里面的英文字不够大,就又画了一遍寄来。直到第三稿,华老这才满意,同意发表。

这三封信足以看出一个中国漫画界泰斗级的人物,对自己的创作态度如此严谨,这对漫画人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也是对漫画作者起了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沈天呈与华老众多的书信来往,就是一座尚未公开的艺术宝矿,当然更多的有待天呈细细挖掘和整理。

1988年,华君武先生邀请沈天呈一起到东北采风,并参加了哈尔滨一所军事院校的漫画活动。途中华老与沈天呈多次谈话,希望把自己的漫画展览办到基层去,让工人、农民、战士们看。华老问:“把展览办到工厂去怎么样?到你的老东家上钢三厂去如何?”

沈天呈立即回答:“好呀,我来联系,工厂的师傅们听到这消息肯定高兴!”

1990年,载入中国漫画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了:华君武先生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漫画展览之后,又移师到上钢三厂,在工人队伍中举办了他的个人展览。

沈天呈陪同华老参观了职工漫画展

那年华老七十五岁,兴致勃勃地戴上安全帽,精神矍铄地来到震耳欲聋的轧钢生产第一线,还在职工食堂就餐,并专程观看了上钢三厂职工漫画展览。

在座谈会上,他谈笑风生,介绍自己的创作心得,勉励大家立足实际、观察生活,更多地画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其中有一位工人师傅问到华老创作的《车站送别有感》那幅画的含义。

华老笑着说:“这就是画自己的经历感受,这是对官场中迎来送往、讲究排场的一种讽刺。这也许是工厂的师傅们不大能感受到的。”说到这儿,大伙都笑了。

当过轧钢工人的人都知道,出钢时要带着厚厚的墨镜观察炉火中钢锭的火候情况,这与画漫画通过观察表象揭示本质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华老亲笔挥毫,为上钢三厂职工漫画小组题写了“看火镜”的名字,可谓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这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的业余作者,他们对这位延安的老革命、漫画界的传奇人物那平易近人的作风、亲切幽默的语言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华君武漫像  丁聪/画

多年之后,华老深情地回忆说:“我第一次个人举办的漫画展,就是在上海美术馆和上钢三厂,我和上海有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上钢三厂漫画人才辈出、创作颇丰,直到今天,中国漫坛中的佼佼者就有从上钢三厂出来的夏正大、韩鹤松等。

当年华老的一个电话寻找沈天呈的用心自然也没有白费。

沈天呈近影

沈天呈早已跻身中国当今最优秀的漫画家之一。他被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授予终生成就奖,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然精力旺盛。他始终牢记华老当初对他说的:“一女不嫁二夫。”一如既往地倾心于漫画事业。他的漫画作品犹如“漫天呈祥”, 已被中国漫画界所熟知。

上钢三厂的宣传部长沈珩回忆:

1991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一部鉴赏类辞典书《漫画大师精品珍赏》,请几位国内首屈一指的漫画前辈题词。华君武不便推却,词是题了,并印在了书的前面,但读来忍俊不禁,不啻又是一则顶级幽默:

要我在刊登我的作品的《世界漫画大师鉴赏大观》写几句有关漫画的话,无异要我承认自己是大师。因此不能从命,作漫画一幅。

华老文字幽默风趣,漫画更意味深长

华老在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给他画像中题跋,读来也十分诙谐幽默,让人在笑声中感觉到一位漫画大师的智慧过人

“十余年前之光为我画像,他的人物画融汇中西,形神皆备,堪称大家,今嘱题数语,我作顺口溜应之:女大十八变,变成一枝花,人老也要化,化的皱巴巴,朽木不可雕,顿悟辩证法。1995年华君武,时年八十。”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尊敬的漫画大师啊。

 

华君武,一个从延安走出来的新中国的红色漫画家。1942年8月,毛泽东主席约了三位漫画展的艺术家在枣园约谈,其中他两次对华君武说:“你要想到人民。”纵观华老的漫画一生,一生漫画,始终践行着“艺术为人民”的崇高理念。

华君武塑像  中国动漫博物馆

110年前的1915年,华君武先生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学时期在《浙江日报》发表漫画处女作,从此走上漫画道路。今天从西湖长桥边的华君武纪念铜像,再到白马湖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的雕塑立像……华君武的漫画人生,有一页是属于杭州的。

而杭州乃至浙江许多的干部、群众包括漫画人都和华君武有来往和深厚的情谊。

当然还有全国的许许多多的人包括华君武的学生、同事、漫画爱好者甚至包括素未谋面的普通人,华老都是有求必应、有信必回,这些难以数计的书信来往涵盖了思想、艺术、时评、处世、社会、人事等等,这些内容将极大丰富了华君武的艺术成就。

在隆重纪念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在最近持续推出《讲出你和漫画大师华君武的故事来》,和下半年举办的《漫画大师——华君武文献展》的活动,都是对华老的漫画艺术魅力和蕴含的人格魅力的一种真诚的缅怀。

供稿/陶小明

责任编辑:陆彦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