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泰顺举行。
▲中国⽊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关领导,浙闽七县政府代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专家和业界代表、保护传承志愿者、新闻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会上,浙江省泰顺县、福建省寿宁县作交流发言。
▲吕伟刚致辞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刚在致辞时说,本次活动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全面呈现该遗产项目在保护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果。相信本次活动必将成为凝聚保护共识、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新篇章。浙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省委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持续擦亮人类非遗金名片,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担负起新时代文化新使命,贡献更多浙江非遗力量。
▲郑灵苏致辞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郑灵苏在致辞时说,本次活动的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闽浙两省携手加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实施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切实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持续开展履约保护实践,推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和新光彩。
▲陈宽致辞
温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宽在致辞时表示,一直以来,温州在廊桥传承保护工作上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在立法完善、人才培育、转化利用等方面示范先行,将木拱桥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温州将秉承“守正创新、开放共享、全民共享”的理念,全链条加强木拱桥及其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努力将泰顺廊桥打造成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希望浙闽两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携手同行以匠人之心守护传统,以创新之力开拓未来。
▲丁熠锋作交流发言
浙江省泰顺县委书记丁熠锋说,泰顺历史3000年,孕育了丰富灿烂的特色文化,廊桥作为其中最鲜明的符号,镌刻于山水间、烙印在根脉里。在倾力守护中,泰顺以榫卯锁住了乡愁古韵;在薪火传承中,泰顺以木拱撑起了文脉脊梁;在创新发展中,泰顺以编梁织就了时代梦想。下步,泰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廊桥保护和利用,与浙闽七县一道,携手推进廊桥联合申遗、研究保护、价值转化,努力让中国廊桥绽放更加耀眼的璀璨光芒。
▲傅萍作交流发言
福建省寿宁县副县长傅萍说,寿宁是中国木拱廊桥保存完整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实践的集中地之一。近年来,寿宁高度重视木拱廊桥传统传承技艺的保护工作,全面织密防护网,创新活化传承路,多元联动宣传桥,让廊桥文化走出寿宁,走向世界。下步,寿宁将持续做好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扎实推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廊桥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桥见千山 顺游浙闽”廊桥游主题活动发布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联盟成立仪式
活动现场举行了廊桥宣传大使聘任仪式,温州籍男子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潘展乐和意大利汉学家、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唐云被聘为廊桥宣传大使。“桥见千山 顺游浙闽”廊桥游主题活动正式发布,旨在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延续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实现其活态传承与保护,探索共富发展新路径。此外,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联盟成立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浙闽两省在木拱桥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拱桥“如意桥”圆桥仪式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实践成果展
▲“廊桥”市集
▲“对话廊桥”沙龙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新建廊桥圆桥仪式、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实践成果展、“廊桥”市集、“对话廊桥”沙龙等多项活动,来自浙江、福建两省的多位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参与其中,为与会人员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感受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魅力。
记者:王文慧
摄影:孙斌 陈国安(部分来源图片直播)
责任编辑:陆彦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