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26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泰顺召开。
2024年12月5日,我国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上通过评审,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该遗产项目的高度关注,更是对项目保护传承成效的高度认可。
从2023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在泰顺召开,至当下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泰顺召开,在国内乃至国际视野里,泰顺与廊桥,一直保持着强关联。
于是,许多人不免要问:何以泰顺?何以廊桥?
北涧桥 胡黎明摄
山水之间的桥乡 中国传统美的典型
今年春节期间的温州全市A级旅游景区数据显示,8天假期里,泰顺廊桥文化园共接待游客184100人次,游客数量仅次于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和苍南炎亭,位居全市第4。这意味着,人们奔赴泰顺,首要的吸引物就是廊桥。
如今,在许多外地游人眼中,泰顺首先是大山之中的一个古县,这里群山绵延,草木丰茂,流水依依,山水之间分布有32座保存完好的古廊桥,还有众多唐宋以来兴建的古村落、古民居。
回顾近年令泰顺“出圈”的一些重大事件,也许有人还记得以下两件:2023年,以泰顺仕阳的仕水碇步桥为创意原型的舞蹈《碇步桥》登陆央视总台春晚,收获如潮好评;2024年,以泰顺县东溪乡为创作地的民歌《采茶舞曲》又登上了央视总台春晚,引发全民回忆。
唯美的碇步桥与春茶采摘画面,都是围绕着大山之中的江南水乡徐徐展开的。而这些美好画面的发生地泰顺,在过往漫长的历史中,又是鲜有外人知的隐逸秘境,故而泰顺会常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美感。
所以,何以泰顺?
溪东桥 钟晓波摄
每个泰顺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廊桥
木拱桥集中分布于浙南闽北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泰顺、景宁、庆元与福建寿宁、屏南、政和、周宁等两省七县。
20世纪70年代后期,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进行中国古桥技术史项目研究时,认定廊桥是中国古代拱桥代表,从而组织专家对浙南编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和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其主持编撰的《中国古桥技术史》(1986)一书中,共记载拱桥11座,其中泰顺木拱廊桥占4座。在这之后,廊桥的美名逐渐为世人所知。
多山多水的浙南闽北,横跨山溪的廊桥解决了两岸之间的交通问题;
木桥之上架起廊屋,倒映水面如虹,既有中国传统美又能遮风挡雨;
木条木板架成风雨不坏的桥,既就地取材又充满了传统建筑的智慧;
但,何以泰顺廊桥格外不同?
因为在泰顺,廊桥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建筑,而是泰顺人民心中精神图腾般的存在。
中国独有的木拱桥,被誉为桥梁技术的“活化石”,但数十年前,世人已普遍认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失传人间。
2003年,泰顺文物部门在罗阳岭北发现了时年79岁的造桥师傅董直机,当时他也是浙江省内唯一掌握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造桥工匠;2006年12月17日,由董直机主墨的泰顺民间自发集资的第一座以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修建的廊桥同乐桥建成圆桥。
如今,泰顺全县新建廊桥45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13名。这样的数据充分说明,廊桥在泰顺,已不再是过去的“遗梦”,而是再度融入了当地百姓的日常。
2016年9月,台风“莫兰蒂”重创泰顺,冲垮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等三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面对灾难,泰顺民众自发涉水抢捞廊桥木构件、组织募捐重建资金,社会各界共同上演了一场“全民救桥”行动。得益于木拱桥营造技艺在泰顺的有效传承与复兴,这些廊桥在同年10月便完成了主体修复。该修复项目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全球文化遗产恢复和重建案例研究》。
泰顺人对廊桥的爱,是普遍且发自内心的。
文重桥被洪水冲垮后,泰顺紧锣密鼓地开展修复工作 胡昌新摄
传承历史 链接未来
2023年10月16日至17日,国家文物局在泰顺召开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这期间,泰顺一座古老的廊桥——旗峰桥,也启动了修缮工程开工仪式。
2025年2月24日-26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泰顺召开。这期间,泰顺一座全新的廊桥——如意桥也举行了落成圆桥仪式。
旗峰桥,是泰顺深山中一座具有实实在在交通功能的老桥,但如意桥却横跨在泰顺县城新晋网红打卡地文祥湖之上。该桥由本土非遗传承人采用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建设而成,以其唯美的结构造型,再现《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
如果说旗峰桥的修缮是泰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那么,如意桥的新建,就是泰顺对未来的一种链接。
木拱化虹 桥通世界
今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泰顺廊桥作为闽浙木拱廊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拿到了申报“入场券”。本次浙闽两省共有22座木拱廊桥一同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的泰顺廊桥共有4座,包括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和文兴桥。
过去,在泰顺当地,人们喜欢管廊桥叫风雨桥或虹桥。风雨桥,是就其遮风挡雨的功能而言的;虹桥,则是指廊桥的形状 ,在溪山之上横跨如虹,倒映水面亦如虹影。
千百年来,在泰顺,廊桥都承载了交通、集会、祭祀、商贸等多种公共空间功能,故而也成了一种典型乡愁的符号代表。
随着深山溪水之上的廊桥不断被世人看见,如今,木拱化虹,桥已联通世界。2025年春节刚过不久,泰顺廊桥保护相关人士就向保加利亚科学院捐赠了一座泰顺廊桥模型。这也是泰顺近年持续推动的“廊桥出海”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截至目前,收到“廊桥出海”行动所赠廊桥模型的已有博茨瓦纳、日本石卷市、韩国仁川、伊朗、奥地利魏次大区、比利时、保加利亚、美国、苏里南等国家和地区。
捐赠给保加利亚科学院的泰顺廊桥模型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传统木拱桥越来越受世人瞩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成熟的当下,人们已然能在品味廊桥匠心之美、自然之美中活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让悠久的廊桥文化在新时代展现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责任编辑:陆彦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传真: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ICP备案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